根據《湖南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及湖南省科技廳《關關于做好2020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現對湖南恒凱環(huán)保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和中南林業(yè)大學擬合作申報2020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的項目“粘性土壤污染綠色一體化修復技術創(chuàng)建與應用”的相關內容進行公示,公示期:2020年5月26日-2020年6月1日共7日。在公示期內,如對所公示的項目有異議,請以書面形式提出,并請署真實姓名、聯系地址和電話,將異議材料送至集團公司研究院,逾期不予受理。
聯系人:冉啟洋
聯系郵箱:237799495@qq.com
聯系人:冉啟洋
聯系郵箱:237799495@qq.com
一、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專用項目還須填寫公布名) | 粘性土壤綠色一體化污染修復技術創(chuàng)建與應用 | |||||
主要完成人 | 羅文連、邢漢君、徐海音、朱健、王平、蔣燚、李智、冉啟洋、張賽輝 | |||||
主要完成單位 | 湖南恒凱環(huán)??萍纪顿Y有限公司,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 |||||
學科分類 名稱 |
1 | 環(huán)境工程學 | 代碼 | 61030 | ||
2 |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技術 | 代碼 | 6103055 | |||
3 | 環(huán)境保護機械設備設計與制造技術 | 代碼 | 61050 | |||
所屬國民經濟行業(yè) | 其他污染治理 | |||||
所屬國家重點發(fā)展領域 | 環(huán)境 | |||||
任務來源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市、自治區(qū)計劃,企業(yè)自主研發(fā) | |||||
具體計劃、基金的名稱和編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于BP神經網絡的電氧化-電絮凝處理重金屬絡合廢水的實時控制研究(編號51908561) 湖南省科技廳,湖南省有機污染場地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6TP2019) |
||||||
已呈交的科技報告編號: | ||||||
授權發(fā)明專利(項) | 14 | 授權的其他知識產權(項) | 8 | |||
項目起止時間 | 起始: 2014年 1月 1日 | 完成: 2019 年 12月 31 日 |
二、提名意見
提名意見: 我國粘性土壤分布廣泛,針對粘性土壤的修復一直是土壤修復領域的技術難點,其主要表現在:滲透性低,修復藥劑很難進入土壤微粒;表面的電極性強,針對有害污染物吸附性強,污染物很難從土壤微粒中解析、分離出來;土質黏重、土體強度高,普通的修復設備很難實現穩(wěn)定高效修復。 該項目通過產-學-研-用合作,創(chuàng)新開發(fā)了制漿結合穩(wěn)定化處理重金屬污染粘性土的異位修復工藝、新型促進劑強化脈沖電動原位綠色修復工藝,研制了磷酸鹽系列宜安ERA親水基團穩(wěn)定劑,針對制漿過程產生的含重金屬廢水,開發(fā)了硅藻土的復合改性吸附材料,并提出了重金屬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評價的國家標準,形成了完整的粘性土壤綠色一體化修復技術;研發(fā)了高級氧化與生物堆聯合修復關鍵技術,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應用了電動分區(qū)強化生物氧化耦合的深度處理工藝。篩選出4種針對石油烴及PAHs適應性強的高效降解菌株,制成了石油烴和PAHs復合污染的高效復合降解菌劑產品;設計了多種可適應不同修復技術的一體化修復裝備。該成果在我國多個省份進行了廣泛的應用,對行業(yè)科技進步有較大的推動作用,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提名該項目為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 等獎。 |
三、項目簡介
粘性土壤是一類以細小顆粒(粒徑小于0.002mm)為主的土壤質地類型,在我國分布廣泛,尤其是南方地區(qū)。據中國土壤特征數據集統(tǒng)計分析,我國區(qū)域內表層土壤中粘粒含量較高,粘性土壤(粘土或者粉質粘土)面積占比約為31.2%,南方地區(qū)高達70%。粘性土壤比表面積大,物理吸附性和表面交換活性高,導致其對污染物的容納阻滯能力極強。研究表明,粘性土壤中典型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的含量顯著高于沙土和壤土,使得粘性土壤污染問題尤為突出。
因此,本項目瞄準粘性土壤場地污染修復的重大技術需求,針對現有修復技術存在的瓶頸問題,構建了粘性土壤的綠色一體化污染修復技術體系,使得修復成本降低12%以上,重金屬穩(wěn)定效率相比同類技術提高了約10%,有機污染物去除效率相比同類技術增加了約15%,同時縮短了修復周期,提高了修復后土壤微生態(tài)環(huán)境,最終實現了粘性土壤重金屬/有機污染綠色、長效、低成本治理,主要技術內容如下:
(1)重金屬污染粘性土壤穩(wěn)定化處理一體化修復技術
開發(fā)了制漿結合穩(wěn)定化處理重金屬污染粘性土的異位修復工藝,新型促進劑強化脈沖電動原位綠色修復工藝;研制了磷酸鹽系列宜安ERA親水基團穩(wěn)定劑;針對制漿過程產生的含重金屬廢水,開發(fā)了硅藻土的復合改性吸附材料,掌握了應用硅藻土處理含重金屬廢水理論及關鍵技術,并提出了重金屬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評價的國家標準,形成了完整的粘性土壤綠色一體化修復技術。
(2)有機污染粘性土壤多元協同增效修復關鍵技術及裝置
研發(fā)了高級氧化與生物堆聯合修復關鍵技術,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應用了電動分區(qū)強化生物氧化耦合的深度處理工藝。篩選出4種針對石油烴及PAHs適應性強的高效降解菌株,制成了石油烴和PAHs復合污染的高效復合降解菌劑產品;設計了多種可適應不同修復技術的一體化修復裝備。
(3)創(chuàng)建了土壤修復運營組織服務評價標準
通過不斷的工程應用實踐,創(chuàng)建了環(huán)境保護設施運營組織服務評價方法,規(guī)范粘性土壤修復過程中環(huán)保設施運營管理要求,并參與了國家標準《環(huán)境保護設施運營組織服務評價技術要求》(GB/T 38221-2019)中土壤修復領域環(huán)境保護設施運營組織服務評價技術要求的編制。
本項目基于湖南省有機污染場地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持久性有機污染微生物生態(tài)修復湖南省工程實驗室2個研發(fā)平臺,依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獲得授權發(fā)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針對技術方法和設備運營管理體系評價參與制定國家標準2項;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培養(yǎng)了掌握該領域核心技術的碩士、博士、工程技術人員50余人。研究成果已經在我國湖南、江西、廣西、浙江、貴州、重慶等多個省區(qū)粘性土壤修復重點工程中得到了成功應用,共計修復粘性土壤超過300萬m3。近三年產生直接經濟效益5.5億元,并產生重要的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
因此,本項目瞄準粘性土壤場地污染修復的重大技術需求,針對現有修復技術存在的瓶頸問題,構建了粘性土壤的綠色一體化污染修復技術體系,使得修復成本降低12%以上,重金屬穩(wěn)定效率相比同類技術提高了約10%,有機污染物去除效率相比同類技術增加了約15%,同時縮短了修復周期,提高了修復后土壤微生態(tài)環(huán)境,最終實現了粘性土壤重金屬/有機污染綠色、長效、低成本治理,主要技術內容如下:
(1)重金屬污染粘性土壤穩(wěn)定化處理一體化修復技術
開發(fā)了制漿結合穩(wěn)定化處理重金屬污染粘性土的異位修復工藝,新型促進劑強化脈沖電動原位綠色修復工藝;研制了磷酸鹽系列宜安ERA親水基團穩(wěn)定劑;針對制漿過程產生的含重金屬廢水,開發(fā)了硅藻土的復合改性吸附材料,掌握了應用硅藻土處理含重金屬廢水理論及關鍵技術,并提出了重金屬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評價的國家標準,形成了完整的粘性土壤綠色一體化修復技術。
(2)有機污染粘性土壤多元協同增效修復關鍵技術及裝置
研發(fā)了高級氧化與生物堆聯合修復關鍵技術,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應用了電動分區(qū)強化生物氧化耦合的深度處理工藝。篩選出4種針對石油烴及PAHs適應性強的高效降解菌株,制成了石油烴和PAHs復合污染的高效復合降解菌劑產品;設計了多種可適應不同修復技術的一體化修復裝備。
(3)創(chuàng)建了土壤修復運營組織服務評價標準
通過不斷的工程應用實踐,創(chuàng)建了環(huán)境保護設施運營組織服務評價方法,規(guī)范粘性土壤修復過程中環(huán)保設施運營管理要求,并參與了國家標準《環(huán)境保護設施運營組織服務評價技術要求》(GB/T 38221-2019)中土壤修復領域環(huán)境保護設施運營組織服務評價技術要求的編制。
本項目基于湖南省有機污染場地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持久性有機污染微生物生態(tài)修復湖南省工程實驗室2個研發(fā)平臺,依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獲得授權發(fā)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針對技術方法和設備運營管理體系評價參與制定國家標準2項;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培養(yǎng)了掌握該領域核心技術的碩士、博士、工程技術人員50余人。研究成果已經在我國湖南、江西、廣西、浙江、貴州、重慶等多個省區(qū)粘性土壤修復重點工程中得到了成功應用,共計修復粘性土壤超過300萬m3。近三年產生直接經濟效益5.5億元,并產生重要的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客觀評價
1創(chuàng)新性評價
粘性土壤的修復一直是行業(yè)內的難題,國內外未有專門針對粘性土壤修復的工藝、設備和藥劑產品的應用案例。本項目成功解決了修復藥劑難以入滲粘性土壤微粒、修復廢液難處理、修復副作用大等技術難題。創(chuàng)新開發(fā)了針對粘性土壤的修復工藝、藥劑和設備,形成了完善的一體化修復技術。(見附件1-1、1-2、1-3)
分別針對本項目的2個核心技術“制漿結合穩(wěn)定化工藝處理粘性土的污染場地修復技術”和“化學氧化與生物堆技術結合修復有機污染土壤的方法及應用”進行了科技查新。綜合分析檢索到的國內相關文獻,并與委托項目的查新點進行比對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國內公開的文獻中,已有重金屬污染粘性土壤修復方面的研究報道,未見有與該查新課題所述制漿結合穩(wěn)定化工藝處理粘性土綜合技術特點相同的研究報道。
(2)國內公開的文獻研究中,已有化學氧化、生物堆技術在修復有機污染土壤,Fenton氧化在污染土壤修復中的應用,石油烴、菲、萘和芘的高效降解菌篩選及其在生物堆中應用方面的報道,但未見有與該查新課題所述化學氧化與生物堆技術結合修復有機污染粘性土壤綜合技術特點相同的研究報道。
2先進性評價
(1)磷酸鹽固化/穩(wěn)定化修復關鍵技術成果評價結論
2017年10月25日,長沙華益科技項目評估有限公司在長沙主持召開了由湖南恒凱環(huán)保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研發(fā)完成的“磷酸鹽固化/穩(wěn)定化的土壤修復關鍵技術”湖南省科技成果評價會。評價專家委員會審閱了資料,聽取了項目完成單位匯報,經質詢和討論,該項目具有以下創(chuàng)新點:(1)基于經驗數據開發(fā)了樣品篩選模型的關鍵技術,將獲得工程應用樣品浸出分析數據的時間從5-7d縮短為1d,解決了在工程實際應用中樣品浸出分析時間長的難題。(2)針對采用磷酸鹽修復多種重金屬復合污染土壤導致As釋放的問題,開發(fā)了ERA宜安磷酸鹽系列修復劑,實現了污染土壤中的Pb、Cu、Zn、Cd與As同步固化/穩(wěn)定化的目標。工程應用驗收檢測結果達到國家《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9)III類標準。(3)自主開發(fā)了ERA-M宜安磷酸鹽系列修復劑中試試驗用的成套設備,建立了工程應用的多品種柔性生產線,具備了適用多種配方產品的年產4萬噸的生產能力。在湖南衡陽、株洲等地區(qū)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工程應用中取得顯著效益。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技術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2)有機污染場地粘性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科技成果評價結論
2020年5月22日,湖南省環(huán)境治理行業(yè)協會在長沙主持召開了由湖南恒凱環(huán)保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研發(fā)完成的“有機污染場地粘性土壤生物修復技術”湖南省科技成果評價會。會議邀請了5位專家(專家名單附后)組成評價專家委員會,委員會審閱了成果評價資料,聽取了成果完成單位匯報,經質詢和討論,形成如下評價意見:1)提交的成果評價材料齊全、規(guī)范,符合成果評價要求;2)開發(fā)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化學氧化和生物堆協同修復、電動分區(qū)強化生物氧化耦合工藝和裝備,構建了有機污染粘性土壤強化生物修復創(chuàng)新技術,技術性能指標顯著優(yōu)于單一的生物堆修復技術及化學氧化技術;3.)針對工程中技術難度最大的難降解有機污染粘性土壤進行了工藝優(yōu)化,擴大了生物修復的應用范圍,研發(fā)成果在南方有機污染粘性土壤的修復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綜上所述,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技術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3應用效益評價
常寧市水松地區(qū)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評價意見:湖南恒凱環(huán)保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是我省知名的土壤修復企業(yè),研發(fā)的粘性土壤制漿結合穩(wěn)定化修復工藝和宜安ERA系列修復藥劑在常寧市水松地區(qū)康家溪Ⅲ號地塊重金屬污染場地治理工程現場應用,鉛、鎘、砷復合污染土壤修復后,重金屬?出達到《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93)三級標準要求。
湖南正圓動力配件有限公司評價意見:湖南恒凱環(huán)保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自主研發(fā)的有機污染粘性土壤多元協同增效修復關鍵技術及裝置、ERA系列修復藥劑,在我司重金屬和石油烴污染粘性土壤中成功應用,修復石油烴污染土壤以及重金屬復合污染土壤超過10萬m3,經檢測污染物均達到《土壤環(huán)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表2第一類用地管控值標準,合格率100%。
五、推廣應用情況及效益
1.推廣應用情況
本項目團隊長期致力于我國重金屬/有機污染粘性土壤修復關鍵技術、工藝、裝備、藥劑和材料的研究,通過與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進行產-學-研-用合作,解決了粘性土壤修復過程中遇到的技術瓶頸,優(yōu)化并創(chuàng)新研發(fā)了適用于粘性土壤的專用修復工藝、設備、藥劑和材料。創(chuàng)建了針對重金屬污染粘性土壤的綠色一體化技術,針對有機污染粘性土壤的多元協同增效修復關鍵技術及一體化裝置。
本項目技術系統(tǒng)解決了我國粘性土壤修復難題,通過多年的技術革新和工程應用實踐,建立環(huán)境保護設施運營組織服務評價方法,規(guī)范粘性土壤修復過程中環(huán)保設施運營管理要求,并參與起草了國家標準《環(huán)境保護設施運營組織服務評價技術要求》(GB/T 38221-2019)中土壤修復領域環(huán)境保護設施運營組織服務評價技術要求。
項目成果自2014年以來開始大規(guī)模推廣應用,先后在常寧市水松地區(qū)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湖南省慈利縣環(huán)境環(huán)保局、嘉禾縣城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攸縣環(huán)境保護局、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丹縣生態(tài)環(huán)境局、寧波市鎮(zhèn)海三星經濟發(fā)展有限公司、湖南正圓動力配件有限公司、湖南湘江涂料集團有限公司、蓮花縣神泉鄉(xiāng)人民政府等單位的污染土壤修復項目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帶動了土壤修復行業(yè)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實現了我國粘性土壤的高效修復,近三年新增產值超過5.5億元,新增利潤8900萬元,并產生重要的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
粘性土壤的修復一直是行業(yè)內的難題,國內外未有專門針對粘性土壤修復的工藝、設備和藥劑產品的應用案例。本項目成功解決了修復藥劑難以入滲粘性土壤微粒、修復廢液難處理、修復副作用大等技術難題。創(chuàng)新開發(fā)了針對粘性土壤的修復工藝、藥劑和設備,形成了完善的一體化修復技術。(見附件1-1、1-2、1-3)
分別針對本項目的2個核心技術“制漿結合穩(wěn)定化工藝處理粘性土的污染場地修復技術”和“化學氧化與生物堆技術結合修復有機污染土壤的方法及應用”進行了科技查新。綜合分析檢索到的國內相關文獻,并與委托項目的查新點進行比對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國內公開的文獻中,已有重金屬污染粘性土壤修復方面的研究報道,未見有與該查新課題所述制漿結合穩(wěn)定化工藝處理粘性土綜合技術特點相同的研究報道。
(2)國內公開的文獻研究中,已有化學氧化、生物堆技術在修復有機污染土壤,Fenton氧化在污染土壤修復中的應用,石油烴、菲、萘和芘的高效降解菌篩選及其在生物堆中應用方面的報道,但未見有與該查新課題所述化學氧化與生物堆技術結合修復有機污染粘性土壤綜合技術特點相同的研究報道。
2先進性評價
(1)磷酸鹽固化/穩(wěn)定化修復關鍵技術成果評價結論
2017年10月25日,長沙華益科技項目評估有限公司在長沙主持召開了由湖南恒凱環(huán)保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研發(fā)完成的“磷酸鹽固化/穩(wěn)定化的土壤修復關鍵技術”湖南省科技成果評價會。評價專家委員會審閱了資料,聽取了項目完成單位匯報,經質詢和討論,該項目具有以下創(chuàng)新點:(1)基于經驗數據開發(fā)了樣品篩選模型的關鍵技術,將獲得工程應用樣品浸出分析數據的時間從5-7d縮短為1d,解決了在工程實際應用中樣品浸出分析時間長的難題。(2)針對采用磷酸鹽修復多種重金屬復合污染土壤導致As釋放的問題,開發(fā)了ERA宜安磷酸鹽系列修復劑,實現了污染土壤中的Pb、Cu、Zn、Cd與As同步固化/穩(wěn)定化的目標。工程應用驗收檢測結果達到國家《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9)III類標準。(3)自主開發(fā)了ERA-M宜安磷酸鹽系列修復劑中試試驗用的成套設備,建立了工程應用的多品種柔性生產線,具備了適用多種配方產品的年產4萬噸的生產能力。在湖南衡陽、株洲等地區(qū)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工程應用中取得顯著效益。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技術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2)有機污染場地粘性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科技成果評價結論
2020年5月22日,湖南省環(huán)境治理行業(yè)協會在長沙主持召開了由湖南恒凱環(huán)保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研發(fā)完成的“有機污染場地粘性土壤生物修復技術”湖南省科技成果評價會。會議邀請了5位專家(專家名單附后)組成評價專家委員會,委員會審閱了成果評價資料,聽取了成果完成單位匯報,經質詢和討論,形成如下評價意見:1)提交的成果評價材料齊全、規(guī)范,符合成果評價要求;2)開發(fā)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化學氧化和生物堆協同修復、電動分區(qū)強化生物氧化耦合工藝和裝備,構建了有機污染粘性土壤強化生物修復創(chuàng)新技術,技術性能指標顯著優(yōu)于單一的生物堆修復技術及化學氧化技術;3.)針對工程中技術難度最大的難降解有機污染粘性土壤進行了工藝優(yōu)化,擴大了生物修復的應用范圍,研發(fā)成果在南方有機污染粘性土壤的修復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綜上所述,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技術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3應用效益評價
常寧市水松地區(qū)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評價意見:湖南恒凱環(huán)保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是我省知名的土壤修復企業(yè),研發(fā)的粘性土壤制漿結合穩(wěn)定化修復工藝和宜安ERA系列修復藥劑在常寧市水松地區(qū)康家溪Ⅲ號地塊重金屬污染場地治理工程現場應用,鉛、鎘、砷復合污染土壤修復后,重金屬?出達到《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93)三級標準要求。
湖南正圓動力配件有限公司評價意見:湖南恒凱環(huán)保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自主研發(fā)的有機污染粘性土壤多元協同增效修復關鍵技術及裝置、ERA系列修復藥劑,在我司重金屬和石油烴污染粘性土壤中成功應用,修復石油烴污染土壤以及重金屬復合污染土壤超過10萬m3,經檢測污染物均達到《土壤環(huán)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表2第一類用地管控值標準,合格率100%。
五、推廣應用情況及效益
1.推廣應用情況
本項目團隊長期致力于我國重金屬/有機污染粘性土壤修復關鍵技術、工藝、裝備、藥劑和材料的研究,通過與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進行產-學-研-用合作,解決了粘性土壤修復過程中遇到的技術瓶頸,優(yōu)化并創(chuàng)新研發(fā)了適用于粘性土壤的專用修復工藝、設備、藥劑和材料。創(chuàng)建了針對重金屬污染粘性土壤的綠色一體化技術,針對有機污染粘性土壤的多元協同增效修復關鍵技術及一體化裝置。
本項目技術系統(tǒng)解決了我國粘性土壤修復難題,通過多年的技術革新和工程應用實踐,建立環(huán)境保護設施運營組織服務評價方法,規(guī)范粘性土壤修復過程中環(huán)保設施運營管理要求,并參與起草了國家標準《環(huán)境保護設施運營組織服務評價技術要求》(GB/T 38221-2019)中土壤修復領域環(huán)境保護設施運營組織服務評價技術要求。
項目成果自2014年以來開始大規(guī)模推廣應用,先后在常寧市水松地區(qū)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湖南省慈利縣環(huán)境環(huán)保局、嘉禾縣城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攸縣環(huán)境保護局、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丹縣生態(tài)環(huán)境局、寧波市鎮(zhèn)海三星經濟發(fā)展有限公司、湖南正圓動力配件有限公司、湖南湘江涂料集團有限公司、蓮花縣神泉鄉(xiāng)人民政府等單位的污染土壤修復項目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帶動了土壤修復行業(yè)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實現了我國粘性土壤的高效修復,近三年新增產值超過5.5億元,新增利潤8900萬元,并產生重要的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
表 主要應用單位情況表
應用單位名稱 | 應用技術 | 應用的起止時間 | 應用單位聯系人/電話 | 應用情況 |
常寧市水松地區(qū)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 | ERA系列修復藥劑 | 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 | 王芳/0734-7268310 | 應用于常寧市水松地區(qū)康家溪III號地塊重金屬污染場地治理工程,處理后浸出液中Cd、Pb、As濃度不高于《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規(guī)定的標準。 |
慈利縣環(huán)境環(huán)保局 | ERA系列修復藥劑 | 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 | 伍元喜/0744-3229623 | 應用于慈利縣國太橋鄉(xiāng)(石門雄黃礦)砷污染農田修復項目,修復后的土壤浸出液中相應重金屬濃度低于 III類地表水標準,工程已完成。 |
嘉禾縣城鄉(xiāng)建設與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 | 制漿法結合脫水/穩(wěn)定化處理工藝、硅藻土的復合改性吸附材料 | 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 | 李寒云/0735-6632949 | 應用于郴州市嘉禾縣塘村鎮(zhèn)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EPC總承包項目,處理后的土壤達到項目驗收要求。 |
攸縣環(huán)境保護局 | 制漿法結合脫水/穩(wěn)定化處理工藝、硅藻土的復合改性吸附材料、ERA系列修復藥劑 | 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 | 譚建新/0731-24223967 | 應用于株洲市酒埠江特鋼有限公司及周邊污染土壤治理工程,處理后鉛、鋅、砷的水浸浸出濃度滿足《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工程已完成。 |
長沙市大成北棚戶區(qū)改造投資有限公司 | 制漿法結合脫水/穩(wěn)定化處理工藝、硅藻土的復合改性吸附材料、ERA系列修復藥劑 | 2018年2月至2018年5月 | 胡炬輝/0731-82550298 | 應用于長沙市大成北棚戶區(qū)改造投資有限公司鉻污染土壤治理,處理后的土壤浸出毒性指標濃度滿足《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Ⅲ類標準,工程已完成。 |
寧波市鎮(zhèn)海三星經濟發(fā)展有限公司 | 制漿法結合脫水/穩(wěn)定化處理工藝、硅藻土的復合改性吸附材料、ERA系列修復藥劑 | 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 | 周孝鵬/0574-86530254 | 應用于九龍湖鎮(zhèn)呂岙山塘污染地塊土壤修復及風險管控工程項目重金屬污染治理工程,處理后的土壤達到浙江省地方標準《污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DB33/T892-2013)所推薦的風險可接受水平,項目已完成。 |
湖南正圓動力配件有限公司 | 有機污染粘性土壤多元協同增效修復關鍵技術及裝置、ERA系列修復藥劑 | 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 | 沈鐵/0731-85665095 | 應用于湖南正圓動力配件有限公司污染地塊的土壤重金屬、石油烴污染治理,處理后土壤石油烴總量達到《土壤環(huán)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中的第一類用地中石油烴的風控值要求。 |
廣西南丹縣環(huán)境保護局 | 制漿法結合脫水/穩(wěn)定化處理工藝、硅藻土的復合改性吸附材料 | 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 | 羅光裕/0778-7232240 | 應用于刁江流域土壤重金屬污染拉么礦區(qū)源頭綜合治理工程,處理后重金屬水浸浸出濃度滿足《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 |
湖南湘江涂料集團有限公司 | 有機污染粘性土壤多元協同增效修復關鍵技術及裝置、ERA系列修復藥劑 | 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 | 何緣/0731-88666499 | 應用于湖南湘江涂料集團有限公司德雅路生產場地土壤修復工程EPC項目,處理后土壤有機污染物總量達到《土壤環(huán)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中的第一類用地風控值。 |
蓮花縣神泉鄉(xiāng)人民政府 | 制漿法結合脫水/穩(wěn)定化處理工藝、硅藻土的復合改性吸附材料、ERA系列藥劑 | 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 | 彭正華/0799-7278002 | 應用于蓮花縣原匯廣源冶煉 廠污染場地修復工程項目,處理后重金屬的水浸浸出濃度滿足《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 |
六、主要知識產權和標準規(guī)范等目錄(不超過10件)
知識產權(標準)類別 | 知識產權(標準)具體名稱 |
國家 (地區(qū)) |
授權號(標準編號) | 授權(標準發(fā)布)日期 |
證書編號 (標準批準發(fā)布部門) |
權利人(標準起草單位) | 發(fā)明人(標準起草人) | 發(fā)明專利(標準)有效狀態(tài) |
發(fā)明專利 | 一種通過制漿結合穩(wěn)定化工藝處理重金屬污染粘性土的方法 | 中國 | ZL201710007515.8 | 2018-05-25 | / | 湖南恒凱環(huán)??萍纪顿Y有限公司 | 蔣燚、史衛(wèi)華、張練軍、張賽輝 | 有效專利 |
發(fā)明專利 | 一種通過類 Fenton 化學氧化與生物堆技術結合修復多環(huán)芳烴污染土壤的方法 | 中國 | ZL201610311778.3 | 2017-06-23 | / | 湖南恒凱環(huán)??萍纪顿Y有限公司 | 李智、王子規(guī)、羅文連、周潔、靳菁 | 有效專利 |
發(fā)明專利 | 電動力遷移聯合Fenton 氧化強化生物修復苯酚污染土壤的反應器及修復苯酚污染土壤的方法 | 中國 | ZL201610367833.0 | 2017-04-26 | / | 湖南恒凱環(huán)??萍纪顿Y有限公司 | 李智、王子規(guī)、羅文連、黃佳、馬雪林 | 有效專利 |
發(fā)明專利 | 一種含汞廢料的穩(wěn)定固化處理方法 | 中國 | ZL201711339366.1 | 2019-12-03 | / | 湖南恒凱環(huán)??萍纪顿Y有限公司 | 蔣燚、彭芙蓉、苗進輝、張賽輝、張練軍 | 有效專利 |
國家標準 | 環(huán)境保護設施運營組織服務評價技術要求 | 中國 | GB∕T38221-2019 | 2019-10-18 | / | 湖南恒凱環(huán)保科技投資有限公司 | 羅文連、張碧波、蔣燚 | 有效標準 |
國家標準 | 重金屬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評價導則第1部分:程序和方法 | 中國 | GB/T38224.1-2019 | 2019-10-18 | / | 湖南恒凱環(huán)??萍纪顿Y有限公司 | 羅文連、張碧波 | 有效標準 |
論文 | Study on a Real-Time Control Strategy to Cr(VI) Removal with Fluctuation of Influent in Fe-Electrocoagulation-Al-Electroflotation Reactor | 美國 | 2018,165(9): E366-E374 | 2018-06-09 |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 徐海音 | |
論文 | 一種正十六烷降解菌的分離鑒定極其降解性能研究 | 中國 | 1672-5425(2020)01-0038-05 | 2019-10-4 | 化學與生物工程 | 湖南恒凱環(huán)??萍纪顿Y有限公司 | 邢漢君、吳民熙、郭照輝、方雅瑜、羅容珺、伍善東、單世平、冉啟洋 | |
論文 | 硅藻土的復合改性及其對水溶液中Cd2+的吸附特性 | 中國 | 0253-2468(2016)06-2059-08 | 2016-06 |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 朱健、王平、雷明婧、張偉麗、陳仰 |
七、主要完成人情況
姓 名 | 羅文連 | 性別 | 男 | 排 名 | 1 | 國 籍 | 中國 | |
技術職稱 | 高級工程師 | 最高學歷 | 研究生 | 最高學位 | 博士 | |||
工作單位 | 湖南恒凱環(huán)保科技投資有限公司 | 郵政編碼 | 410000 | |||||
工作單位 | 湖南恒凱環(huán)??萍纪顿Y有限公司 | 行政職務 | 總工程師 | |||||
二級單位 | 總裁辦 | 黨 派 | 中國共產黨 | |||||
完成單位 | 湖南恒凱環(huán)??萍纪顿Y有限公司 | 所 在 地 | 湖南長沙 | |||||
單位性質 | 企業(yè) | |||||||
參加本項目的起止時間 | 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 | |||||||
對本項目技術創(chuàng)造性貢獻: 項目技術實施總協調,主要負責對項目技術整體從研究開發(fā)到實施過程的宏觀把控和協調,研發(fā)了有機污染粘性土壤修復工藝,并參與了2項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 |
姓 名 | 邢漢君 | 性別 | 男 | 排 名 | 1 | 國 籍 | 中國 | |
技術職稱 | 高級工程師 | 最高學歷 | 本科 | 最高學位 | 學士 | |||
畢業(yè)學校 | 華中科技大學 | 畢業(yè)時間 | 2002年6月 | 所學專業(yè) | 環(huán)境工程 | |||
工作單位 | 湖南恒凱環(huán)??萍纪顿Y有限公司 | 行政職務 | 技術總監(jiān) | |||||
二級單位 | 環(huán)境工程設計院 | 黨 派 | 中國共產黨 | |||||
完成單位 | 湖南恒凱環(huán)??萍纪顿Y有限公司 | 所 在 地 | 湖南長沙 | |||||
單位性質 | 企業(yè) | |||||||
參加本項目的起止時間 | 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 | |||||||
對本項目技術創(chuàng)造性貢獻: 主要負責本項目生物技術研發(fā),篩選了多種高效微生物菌種,制備的高效的復合污染物降解菌劑,明晰了各種微生物的生態(tài)修復應用工藝參數,顯著提升了生物修復技術的處理效率。 |
姓 名 | 徐海音 | 性別 | 男 | 排 名 | 2 | 國 籍 | 中國 | |
技術職稱 | 副教授 | 最高學歷 | 研究生 | 最高學位 | 博士 | |||
工作單位 |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 行政職務 | 實驗部副主任 | |||||
二級單位 |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 黨 派 | 中共黨員 | |||||
主要完成單位 |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 所 在 地 | 長沙市天心區(qū) | |||||
單位性質 | 高等院校 | |||||||
參加本項目的起止時間 | 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 | |||||||
對本項目主要科技創(chuàng)新的貢獻: 針對重金屬污染粘性土壤,開發(fā)了新型促進劑強化脈沖電動原位綠色修復工藝,通過采用方波脈沖電壓,與傳統(tǒng)電動相比,能耗降低85%;同時協同電氧化-電絮凝工藝,實現了同步絮凝沉淀并回收電動遷出的重金屬,無需配套后續(xù)的廢水處理設施。首創(chuàng)采用增強劑MGDA,顯著提高了重金屬的遷移效果。與傳統(tǒng)電動修復方法相比,該方法對重金屬Cd的去除率提升67%;同時,MGDA強化脈沖電動顯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α多樣性,消除了傳統(tǒng)電動修復對土壤微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 |
姓 名 | 朱 健 | 性別 | 男 | 排 名 | 4 | 國 籍 | 中國 | |
技術職稱 | 副教授 | 最高學歷 | 研究生 | 最高學位 | 博士 | |||
工作單位 |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 行政職務 | 系主任 | |||||
二級單位 |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 黨 派 | 中共黨員 | |||||
主要完成單位 |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 所 在 地 | 湖南長沙 | |||||
單位性質 | 高等院校 | |||||||
參加本項目的起止時間 | 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 | |||||||
對本項目主要科技創(chuàng)新的貢獻: 針對本項目實施過程產生的含重金屬離子制漿廢水,開發(fā)了硅藻土裝載聚丙烯乙酰胺(PAM)凝膠化復合型吸附劑,顯著改善了制漿廢水重金屬的去除效果,有效保障了本項目技術工藝的綠色性、安全性。 |
姓 名 | 王平 | 性別 | 男 | 排 名 | 5 | 國 籍 | 中國 | |
技術職稱 | 教授 | 最高學歷 | 研究生 | 最高學位 | 博士 | |||
工作單位 |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 行政職務 | 院長 | |||||
二級單位 |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 黨 派 | 中共黨員 | |||||
主要完成單位 |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 所 在 地 | 湖南長沙 | |||||
單位性質 | 高等院校 | |||||||
參加本項目的起止時間 | 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 | |||||||
對本項目主要科技創(chuàng)新的貢獻: 作為本項目的技術專家,提供項技術研發(fā)指導,開發(fā)了電動修復工藝及裝置,并針對本項目實施過程產生的含重金屬離子制漿廢水,開發(fā)了硅藻土改性復合型吸附劑,顯著改善了制漿廢水重金屬的去除效果,有效保障了本項目技術工藝的綠色性、安全性。 |
姓 名 | 冉啟洋 | 性別 | 男 | 排 名 | 6 | 國 籍 | 中國 | |
技術職稱 | 工程師 | 最高學歷 | 研究生 | 最高學位 | 碩士 | |||
工作單位 | 湖南恒凱環(huán)??萍纪顿Y有限公司 | 行政職務 | 副院長 | |||||
二級單位 | 環(huán)保技術研究院 | 黨 派 | 無 | |||||
完成單位 | 湖南恒凱環(huán)??萍纪顿Y有限公司 | 所 在 地 | 湖南長沙 | |||||
單位性質 | 企業(yè) | |||||||
參加本項目的起止時間 | 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 | |||||||
對本項目技術創(chuàng)造性貢獻: 進行生物修復技術研發(fā),篩選了多種高效微生物菌種,明晰了各種微生物的生態(tài)修復應用工藝參數,顯著提升了生物修復技術的處理效率。 |
姓 名 | 蔣燚 | 性別 | 男 | 排 名 | 7 | 國 籍 | 中國 | |
技術職稱 | 工程師 | 最高學歷 | 本科 | 最高學位 | 學士 | |||
工作單位 | 湖南恒凱環(huán)??萍纪顿Y有限公司 | 行政職務 | 無 | |||||
二級單位 | 總工辦 | 黨 派 | 中國共產黨 | |||||
完成單位 | 湖南恒凱環(huán)??萍纪顿Y有限公司 | 所 在 地 | 湖南長沙 | |||||
單位性質 | 企業(yè) | |||||||
參加本項目的起止時間 | 2014年2月至2019年7月 | |||||||
對本項目技術創(chuàng)造性貢獻: 負責重金屬粘性土壤修復制漿工藝研發(fā),開發(fā)了制漿結合穩(wěn)定化處理重金屬污染粘性土壤的新工藝、宜安系列修復藥劑,并參與了國家標準的編制。 |
姓 名 | 李智 | 性別 | 男 | 排 名 | 8 | 國 籍 | 中國 | |
技術職稱 | 高級職稱 | 最高學歷 | 博士 | 最高學位 | 博士學位 | |||
工作單位 | 湖南恒凱環(huán)??萍纪顿Y有限公司 | 行政職務 | 院長 | |||||
二級單位 | 環(huán)境工程設計院 | 黨 派 | 無黨派 | |||||
主要完成單位 | 湖南恒凱環(huán)??萍纪顿Y有限公司 | 所 在 地 | 湖南長沙 | |||||
單位性質 | 企業(yè) | |||||||
參加本項目的起止時間 | 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 | |||||||
對本項目主要科技創(chuàng)新的貢獻: 負責有機污染粘土修復技術研發(fā),開發(fā)了2種有機污染粘土修復工藝,類Fenton化學氧化強化生物堆修復技術和點動力遷移聯合Fenton氧化強化生物修復技術。 |
姓 名 | 張賽輝 | 性別 | 女 | 排 名 | 9 | 國 籍 | 中國 | |
技術職稱 | 工程師 | 最高學歷 | 本科 | 最高學位 | 學士 | |||
工作單位 | 湖南恒凱環(huán)??萍纪顿Y有限公司 | 行政職務 | 無 | |||||
二級單位 | 環(huán)保技術研究院 | 黨 派 | 中國共產黨 | |||||
完成單位 | 湖南恒凱環(huán)??萍纪顿Y有限公司 | 所 在 地 | 湖南長沙 | |||||
單位性質 | 企業(yè) | |||||||
參加本項目的起止時間 | 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 | |||||||
對本項目技術創(chuàng)造性貢獻: 參與ERA系列藥劑研發(fā),進行重金屬、有機污染土壤特性分析、針對不同重金屬污染的藥劑機理研究,加藥設備的改進升級、專利撰寫、現場中試等。 |
八、主要完成單位情況表
單位名稱 | 湖南恒凱環(huán)??萍纪顿Y有限公司 | ||||
排 名 | 1 | 法定代表人 | 聶倩倩 | 所 在 地 | 湖南長沙 |
對本項目科技創(chuàng)新和推廣應用情況的貢獻: | |||||
作為項目完成單位,湖南恒凱環(huán)保科技投資有限公司長期致力于我國土壤環(huán)境修復事業(yè),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è),連續(xù)3年榮獲中國固廢行業(yè)土壤修復領域領跑企業(yè)、連續(xù)3年榮獲湖南省環(huán)境治理行業(yè)先進單位,湖南省環(huán)保行業(yè)十佳企業(yè),在國內環(huán)保行業(yè)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公司2014年啟動本項目開發(fā)和應用,全面主持項目的方案設計和實施,進行核心技術研發(fā)和成果的應用。 主要開發(fā)了重金屬污染粘性土壤專用的制漿結合穩(wěn)定化修復工藝、宜安ERA系列修復藥劑以及粘性土壤水力制漿裝置,開發(fā)并優(yōu)化適用于粘性土壤的高級氧化與生物堆聯合修復關鍵技術、有機污染物高效降解菌強化生物堆降解技術、集成式高濃度有機污染粘性土壤修復裝置、高效生物堆氣體及營養(yǎng)輸送修復裝置以及電動分區(qū)強化生物氧化耦合一體化裝置,顯著提高了土壤修復效率。近三年在我國湖南、江西、廣西、浙江、貴州、重慶等多個省區(qū)粘性土壤修復重點工程中得到推廣應用,產生直接經濟效益5.5億元,并產生重要的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 |
單位名稱 |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 ||||
排 名 | 2 | 法定代表人 | 廖小平 | 所 在 地 | 湖南省長沙市 |
對本項目科技創(chuàng)新和推廣應用情況的貢獻: | |||||
針對傳統(tǒng)電動修復堿性帶遷移問題,首創(chuàng)將MGDA(甲基甘氨酸二乙酸)用于陽極增強劑,設計出一套新型促進劑強化脈沖電動原位綠色修復工藝及裝置。該工藝及裝置具有修復效率高、能耗低、對土壤環(huán)境友好等顯著優(yōu)勢,為粘性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提供了一種創(chuàng)新型綠色、高效原位修復技術。 針對本項目實施過程產生的含重金屬離子制漿廢水等二次污染問題,開發(fā)了硅藻土裝載聚丙烯乙酰胺(PAM)凝膠化復合型吸附劑及處理工藝,顯著改善了制漿廢水重金屬的去除效果,成功實現了本項目技術工藝綠色性、安全性與可持續(xù)性,是粘性土壤重金屬污染整體性解決方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支撐。 |
九、主要完成人合作關系說明
本申報項目成果由羅文連和徐海音,邢漢君,王平,朱健,冉啟洋,蔣燚,李智,張賽輝8位同志共同完成,各自對項目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貢獻。
邢漢君是本項目第二完成人,冉啟洋是本項目第八完成人,合作方式為共同知識產權,合作時間分別為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合作成果有:有機污染場地粘性土壤生物修復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與應用。
徐海音是本項目第三完成人,合作方式為共同研究開發(fā),合作時間為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合作成果有:(1)不同增強劑的電動技術對土壤中鎘去除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2)Study on a Real-Time Control Strategy to Cr(VI) Removal with Fluctuation of Influent in Fe-Electrocoagulation-Al-Electroflotation Reactor。
朱健是本項目第四完成人,合作方式為共同研究開發(fā),合作時間為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合作成果有:硅藻土改性及其對水溶液中Cd2+的吸附特性。
王平是本項目第五完成人,合作方式為共同研究開發(fā),合作時間為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合作成果有:(1)不同增強劑的電動技術對土壤中鎘去除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2)Study on a Real-Time Control Strategy to Cr(VI) Removal with Fluctuation of Influent in Fe-Electrocoagulation-Al-Electroflotation Reactor;(3)硅藻土改性及其對水溶液中Cd2+的吸附特性
蔣燚是本項目第六完成人,張賽輝是本項目第九完成人,合作方式為共同知識產權,合作時間分別為2014年2月至2019年7月、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合作成果有:(1)一種通過制漿結合穩(wěn)定化工藝處理重金屬污染粘性土的方法;(2)一種含汞廢料的穩(wěn)定化固化處理方法;(3)環(huán)境保護設施運營組織服務評價技術要求。
李智是本項目第七完成人,合作方式為共同知識產權,合作時間為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合作成果有:(1)一種通過類Fenton化學氧化與生物堆結合修復多環(huán)芳烴污染土壤的方法;(2)電動力遷移聯合Fenton氧化強化生物修復苯酚污染土壤的反應器及修復苯酚污染土壤的方法;(3)一種有機污染土壤的修復裝置。
邢漢君是本項目第二完成人,冉啟洋是本項目第八完成人,合作方式為共同知識產權,合作時間分別為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合作成果有:有機污染場地粘性土壤生物修復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與應用。
徐海音是本項目第三完成人,合作方式為共同研究開發(fā),合作時間為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合作成果有:(1)不同增強劑的電動技術對土壤中鎘去除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2)Study on a Real-Time Control Strategy to Cr(VI) Removal with Fluctuation of Influent in Fe-Electrocoagulation-Al-Electroflotation Reactor。
朱健是本項目第四完成人,合作方式為共同研究開發(fā),合作時間為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合作成果有:硅藻土改性及其對水溶液中Cd2+的吸附特性。
王平是本項目第五完成人,合作方式為共同研究開發(fā),合作時間為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合作成果有:(1)不同增強劑的電動技術對土壤中鎘去除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2)Study on a Real-Time Control Strategy to Cr(VI) Removal with Fluctuation of Influent in Fe-Electrocoagulation-Al-Electroflotation Reactor;(3)硅藻土改性及其對水溶液中Cd2+的吸附特性
蔣燚是本項目第六完成人,張賽輝是本項目第九完成人,合作方式為共同知識產權,合作時間分別為2014年2月至2019年7月、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合作成果有:(1)一種通過制漿結合穩(wěn)定化工藝處理重金屬污染粘性土的方法;(2)一種含汞廢料的穩(wěn)定化固化處理方法;(3)環(huán)境保護設施運營組織服務評價技術要求。
李智是本項目第七完成人,合作方式為共同知識產權,合作時間為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合作成果有:(1)一種通過類Fenton化學氧化與生物堆結合修復多環(huán)芳烴污染土壤的方法;(2)電動力遷移聯合Fenton氧化強化生物修復苯酚污染土壤的反應器及修復苯酚污染土壤的方法;(3)一種有機污染土壤的修復裝置。